智能溫室種植旅游區:規劃占地面積200畝,一期完成溫室面積14000平米,是集科研、教學、科普、生產繁育和旅游觀光五大功能為一體的多功能智能化溫室旅游景區。
中藥材繁育區:采用24小時自動化控制系統,植物電子查詢終端。開展石斛、貝母、百合、玉竹等20多種具有市場潛力和開發價值的藥用植物種苗繁殖生產,對白芨等多種具有較高藥用價值但野生資源稀缺的藥用植物進行人工組織培養。
熱帶風景觀賞區:設置熱帶雨林室、亞熱帶雨林室、沙漠植物室、蘭花和食蟲植物室、高山植物室、蔭生植物室和四季花園,是普及植物科學知識,進行植物資源保護和研究的基地。
特色藥蔬栽培區:重點種植藥、食兩用植物,組織健康勞動,辨識采摘,開設生態藥膳餐飲循環體驗。
此套降溫系統是由濕簾箱、循環水系統、軸流風機和控制系統四部分組成,濕簾由箱體、濕簾、布水管和集水器組成。它的工作原理:系統的降溫過程是在其核心“濕簾紙”內完成的。當室外熱空氣被風機抽吸進入布滿冷卻水的濕簾紙時,冷卻水由液態轉化成氣態的水分子,吸收空氣中大量的熱能從而使空氣溫度迅速下降。
該系統主要作用是遮蔽過多的陽光,保證作物免遭強光灼傷,由于阻擋了大量光線的進入,有效減少了溫室內部熱量的積聚,加裝外遮陽幕布的溫室一般會比未裝幕布的溫室有效降低溫度4-8度。
該系統是由熱水鍋爐、供熱管和散熱設備三個基本部分組成,其工作過程是用鍋爐將水加熱,然后由水泵加壓, 熱水通過供熱管道供給溫室內的散熱器,通過散熱器來加溫, 提高溫室的溫度,冷卻的熱水回到鍋爐再加熱重復循環。熱水采暖系統運行穩定可靠,是玻璃溫室目前最常用的采暖方式。
該系統主要是為了排除溫室的余熱及溫室內的水分, 調整溫室內空氣成分, 排除有害氣體,使溫室內的環境溫度、濕度和空氣等條件適宜植物生長,當溫室需要自然通風時,可通過指令打開電動窗,進行自然通風,當溫室不需要自然通風時,可關閉電動窗,以達到溫室密封、保溫的效果。
該系統為了實現自然通風,可以在溫室側墻設置窗戶,溫室側窗有利于增加溫室周邊的通風,通過開啟溫室的側窗實現溫室內外空氣對流,降低室內溫度,濕度。
該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將灌溉用水從水源提取,經適當加壓、凈化、過濾等處理后,由輸水管道送入田間灌溉設備,最后由溫室田間灌溉設備中的灌水器對作物實施灌溉。
該系統是現代化智能溫室里非常重要且不可少的設備,溫室內蔬菜、花卉等植物的栽培,一般是在冬春季節,此時光照時間較短,光線較弱,光照通常是作物生長發育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溫室補光就成了溫室設計必不可少的設備,利用人工光源進行作物補光,改善生長環境,使其長的更快、更好,以獲得更好的產品品質和效益。
該系統是利用各種傳感器將溫室環境有關的參數(如空氣溫度、濕度、光照等)采集進來并按照一定的規則控制溫度的各種執行驅動設備(如天窗、風機、濕簾等)以達到人工控制溫室環境目的并具有完全自動化和一定智能化的計算機系統。